深加工有赚头 四川冲刺全国马铃薯第一省
尽管目前我省马铃薯面积仅居全国第5位、产量居第4位,但在我省大宗粮食作物单产已达较高水平、粮食面积难有大突破的情况下,马铃薯很可能成为我省粮食生产的亮点和突破口——
“我们的目标是全国马铃薯第一大省。”日前召开的全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工作会上,传出这一声音。
三大优势打开上升通道
2007年,我省马铃薯面积达到916.8万亩,比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总产1065万吨,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发展可谓迅速。
从先天条件看,我省是全国马铃薯的最佳生态生产区之一,一年四季都有马铃薯种植。从成长空间看,省农业厅副厅长赵世勇认为三大优势将助推四川马铃薯产业。
一是面积和产量潜力巨大。通过秋马铃薯与油菜套作、小麦预留行套种冬马铃薯等途径,可扩大马铃薯面积800万亩以上;通过推广脱毒种薯及配套技术,到2010年我省马铃薯鲜薯单产可望提高到1350公斤。
二是增收效果突出。一季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值达700元以上,远远超过一季小春粮食作物。
三是市场前景广阔。我省是马铃薯消费大省,每年需求量为1290万吨,全国年需求量高达48100万吨,总产量却仅为7086万吨,市场缺口很大。
“马铃薯将是我省最具增产潜力、最具增收潜力、最具市场开发和加工增值潜力的作物。”赵世勇表示,用3到5年的时间,我省马铃薯面积完全有可能达到千万亩,赶超目前的“冠军”内蒙古。
三道难关亟待突破
凉山州喜德县贺波洛乡尔吉村的尔古额体说起马铃薯笑逐颜开:“每年种10多万斤,从没愁过销路。”
这得益于凉山的10多家龙头马铃薯加工企业。
2007年,凉山10家龙头企业的鲜薯需求量达到88万吨,占全州总产量四分之一,再加上其它中小企业消化的四分之一,不仅让农民不再担心销路,还让每公斤马铃薯从前两年前的0.2元涨到了0.6元。
但是,目前我省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仅有10余家,马铃薯加工比例不到10%,而内蒙古有34家,加工比例近20%。
要大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我们还面临一个难题:高品质原料不足。目前,我省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尤其是可用于炸片、炸条加工和适宜广大平丘区种植的高淀粉品种较少。
发展还需投入,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章锐算了一笔帐:一亩马铃薯需投入150公斤种薯,约150元,“在看不到增产多少的情况下,农民不见得愿意投这么多钱。”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年我省将投入2500万元,其中1250万元用于良繁体系建设,1250万元用于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深加工更有赚头
为何农民在喊卖难的同时,企业又在叫买难呢?除品种不对路外,农民与企业的收益结合点成了另外一解。
目前鲜薯市价为0.7元/公斤,而企业顶多出到0.54元-0.6元/公斤,这个差价让农民更愿意把马铃薯鲜销,甚至用来养猪。
凉山世富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世清很为难:目前淀粉每吨价格在4500元左右,如果马铃薯收购价超过0.3元/斤,企业就赚不到钱了。
问题的症结在于,加工环节创造的附加值是否能承担收购成本。
马铃薯能否实现更大增值?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江认为:“马铃薯淀粉价格在4500元-5500元/吨,但如果加工成方便面,将是10000元-20000元/吨,加工成薯条则增值更多。”此外,生产化妆品等医药化工产品的添加材料,也是一条高含金量的马铃薯深加工之路。
何世清正在考察方便面制造技术,豪吉集团也已开始生产由精淀粉和荞麦混合加工而成的杂粮方便面。但豪吉集团宣传及公关部部长吴军表达担心:生产淀粉完全不愁销路,生产方便面等产品则风险比较大。
面对部分企业对深加工的犹豫,谢江表示,企业应有长远眼光:“毕竟深加工更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