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前玉米价格出现的“倒挂”现象!
今年11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火热”上涨给初冬时节的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暖意,尽管玉米反季上涨着实让人意外,但却也在意料之中,只是粮价不断刷新高点的背后,我们也发现往年少有的区域间粮价“倒挂”现象凸显,特别是东北产区与北方港口、东北产区与华北产区以及南北港口之间粮价“倒挂”现象普遍,贸易商收购难度加大,且南方玉米销区多数企业在“急涨”之下选择了观望,笔者具体分析如下:
东北产区与北方港口价格“倒挂”
自今年秋粮上市以来,受新粮收获上市时间推迟以及农户惜售等因素影响,东北玉米价格持续高开高走,经过近一个月左右时间的上涨,目前东北新粮收购价已普遍超过1700元/吨,最高甚至已攀升至1900元/吨水平,超越今年3月份创下的1800元/吨的高位,距离2000元/吨仅一步之遥,截止目前累计上涨幅度也高达50-200元/吨,这在东北玉米收购历史上实属罕见。与此同时,在产区粮价上涨以及到货量少、成本偏高等因素带动下,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同步上涨,目前北方港口优质玉米(容重720以上)集港价格再涨20-30元/吨,达到1920-1950元/吨,理论平舱1970-2000元/吨,最终触及2000元/吨大关。东北产区与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均有上涨,在这一过程中两者粮价“倒挂”现象也同步显现,据测算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三等玉米到锦州港(600190,股吧)成本价为 1900-1950 元/吨,考虑二三等品质价差,与港口价格倒挂 50-100 元/吨;吉林公主岭地区三等玉米折锦州港成本价为 1950-2000 元/吨,考虑二三等品质价差,与港口价格倒挂 100-150 元/吨,虽然近两日港口集港量有所增多,但是仍以陈粮为主,新玉米上量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因基层农户普遍惜售、出售数量少,另一方面产地贸易商收购价格高、发运港口利润倒挂。
东北产区与华北产区价格“倒挂”
临近11月末,华北玉米价格再次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目前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维持在 2000 元/吨左右,部分甚至冲高至2090元/吨直逼2100元/吨年度高位,但与之相呼应,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也一度攀升至1900元/吨高位水平,并与华北玉米价格形成“倒挂”,这或许也是近段时间华北产区当地东北玉米到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以东北玉米运至山东潍坊为例,据测算截止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三等玉米收购价1750 元/吨左右,加上350元/吨运费 ,运至山东潍坊地区成本价为 2100 元/吨,比潍坊当地玉米价格高出50-100 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为 1800 元/吨左右,加上250元/吨运费,运至山东潍坊地区成本价为 2050 元/吨,比潍坊当地价格高出 50 元/吨左右,不难看出东北玉米运至华北已无利润空间。
北方港口与南方港口价格“倒挂”
尽管今年11月份以来,南方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月内累计涨幅达到30-60元/吨,但与东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动辄提价50-100元/吨的幅度仍难相媲美,经过几轮上涨之后,北方港口与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已开始出现“倒挂”,截止目前广东港口 15%水分散船二等新玉米报价 2050-2060 元/吨,二等陈玉米报价 1980-2000 元/吨,集装箱二等陈玉米自提价 2000-2020 元/吨,均较上周末上涨10元/吨,而目前北方港口二等陈玉米主流平仓价 1890-1910 元/吨,加上船运费 60 元/吨,广东港口二等陈玉米到货成本为 2005-2025 元/吨,南北陈玉米散船即期发运倒挂 25 元/吨,南北港口玉米贸易利润同比明显下降,而玉米库存同比明显偏高。据统计,本周广东港口玉米到货31.9万吨,出货26万吨,玉米结转库存维持在89万吨左右,库存可使用天数24天左右,供需较为宽松,饲料企业观望心态较浓。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区域间“倒挂”已成普遍现象,短期来看在新粮集中上市高峰尚未来临,粮价涨势不改的背景下,玉米市场价格“倒挂”现象或将常态化。中长期来看,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以及年关的来临,主产区农户售粮积极性或有提高叠加临储玉米不断出库,若玉米价格承压下行,届时区域间粮价“倒挂”现象或有改观,建议基层农户和贸易商切勿盲目追高,逢高售粮或是良策,建议用粮企业可以继续维持随用随采模式,等待上量之后的时机,再进行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