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汽油引领替代能源革命
4月15日,广西境内所有加油站开始销售标号为E90#、 E93#的“新汽油”。所谓“新”,是指里面含有10%的纯乙醇。这标志着全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汽油项目在广西已成功投入使用。
据广西发展改革委的消息,自4月1日起,广西境内14个市开始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从4月15日起,除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以外,广西全境实现使用乙醇汽油。
这些乙醇汽油产自北海市合浦工业园的广西中粮木薯乙醇项目,自去年12月22日投产至今,这里已生产乙醇3万吨。广西发改委乙醇办有关人士告诉《中国投资》,目前的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全省的汽油需求。
第一个非粮乙醇项目
所谓“燃料乙醇”,就是将普通酒精提纯,再经变性处理,使其仅能作为燃料使用。乙醇汽油则是将燃料乙醇以一定比例与汽油调配后形成的车用燃料。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10%纯度达99.9%以上的酒精制成的。
据国家汽车研究中心所作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结构表明,使用乙醇汽油发动机不需改造,动力性能基本不变。而尾气排放CO、CH化合物平均减少30%以上,利用率提高。
据介绍,乙醇汽油基本得到了广西省消费者认可,普遍认为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在动力和油耗上没有差异,两者可以混用,对车辆也没有任何影响。
燃料乙醇的生产过去大多通过粮食作物如玉米生产,随着国际粮价的攀升,粮食制乙醇受到严重批评。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下发文件,明确传递出收紧燃料乙醇的信号,同时该文件指出今后发展生物乙醇项目要“非粮为主,因地制宜”。
此后一年半时间里,所有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审批都被冻结,非粮项目也没有得到特殊优待。
直到2007年12月,广西中粮项目正式开始建设,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惟一投入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该项目的运营意味着中国燃料乙醇正式走向“非粮化”。
由于在该领域研究较早,中粮获得了在广西展开试点的唯一机会。据悉,中石油、英国石油公司等也曾有在广西投建燃料乙醇工厂的计划,但均未被批准。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是是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其中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出资7000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0%,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0%。
据悉,该公司的管理团队是原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的管理团队,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曾在2001年企业自筹资金建设了国内第一个燃料乙醇装置。
2005年10月中粮集团成功收购了华润集团在东北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介入燃料乙醇领域,并把生物质能源发展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中粮已经占据了中国燃料乙醇的大部分份额,在非粮乙醇方面也成为先行者,在中国已无竞争者。
广西非粮乙醇项目的总投资为7.5亿,近日,中粮集团又与广西自治区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广西投资100—12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多个行业。
“该乙醇项目可以达到水的直接排放,环保工艺优良”,乙醇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据介绍,生产装置已由调试期转入正常负荷。目前生产运行情况平稳,主要生产指标正常,项目工艺技术采用以木薯为原料、中温蒸煮、连续发酵、差压蒸馏、变压吸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新工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新汽油”价值链
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发展乙醇汽油成为许多国家替代能源战略的首选。美国和欧洲以玉米为原料制乙醇,引发了国际玉米价格的狂飙。而以木薯等非粮作物制作乙醇,既可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状况,又不会导致车与人争粮的局面。
“目前广西省的汽油需求是160—170万吨,按照10%乙醇和90%汽油的比例,生产的乙醇汽油可以满足需求”,乙醇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生产出的3万吨乙醇,按10%燃料乙醇调配车用乙醇汽油,可以调配30万吨乙醇汽油,满足广西3个月的机动车用油需求。
按照国家政策,中粮集团北海项目所出产的全部燃料乙醇都必须出售给中石油或中石化,由两大巨头统一调配销售。
据悉,销售价格与汽油完全相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燃料乙醇的零售价格,应与成品油的零售价平行,否则燃料乙醇很难推广。
截至2008年4月30日,广西已销售乙醇汽油10.19万吨,已有600万车辆使用了车用乙醇汽油。从总体情况看,市场运行平稳。
“利用木薯转化燃料乙醇,替代10%的普通汽油,调整了广西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广西自治区汽油消费量150万吨,预计2008年汽油消费量为165万吨。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后,可以替代16.5万吨汽油消费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西燃油供应紧张局面,同时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发改委工业处处长告诉记者。
据悉,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了订购合同,实行鲜木薯保底收购价450元/吨,到鲜木薯收购期,如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格,则按保底协议价格450元/吨收购;如市场价格高于450元/吨,则按市场价格收购。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出资建设,提供种子和化肥以及技术,农户出劳力,进行管护。“这种由企业出资、政府引导、科研单位提供技术、以基地为示范、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发展原料基地建设,带动了木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上述人士介绍。
除了这个最为普遍的模式,还存在另外两种模式。一个是企业租用农地,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另外就是直接向散户收购原料。
随着木薯原料的需求增大,木薯价格也开始攀升。“过去木薯的价格是400元每吨,现在达到了480,最高达到500吨,一般收购保底价是450吨”,广西乙醇办介绍。截至3月14日,已生产无水乙醇11496吨共消耗了干木薯28859吨、鲜木薯18751吨。
“种植木薯的大多是荒地,一般不会用好地来种植,至于价格的攀升会不会导致农户将原本不种木薯的地用来种木薯,应该不会。因为目前农户只需要提高单产就可以满足需求,比如以前一亩单产1吨多,现在可以提高到2吨”。上述人士表示。
木薯产业升级
“上个月有5家小厂子自动关停了”,广西乙醇办有关人士介绍。随着木薯价格的攀升,也带动了当地木薯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促使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关停。
据悉,一方面,原料价格的攀升令小厂子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担心小淀粉企业不能及时支付货款,更愿意把木薯卖给信誉度高的中粮集团。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小淀粉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原料紧缺,只能选择停产或转产。
有关部门预计这将使得一些规模小、加工水平低、污染严重的小淀粉、小酒精企业逐步淘汰、退出市场,对北海地区木薯加工行业的产业集聚和节能减排、提升行业总体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不过,真正统计(是否出现产业结构调整)很困难。因为时间太短,很难划分小厂关停的原因中多大程度来自于木薯产业的变化。还需观察”。该人士介绍。
随着非粮乙醇项目的投产,木薯种植者获益匪浅。广西是中国木薯生产大省,长期以来,由于木薯应用模式单一,经济价值不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差,致使木薯品种老化,单产低。木薯燃料乙醇项目的启动开辟了广西木薯用途的新途径。
据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需鲜木薯150万吨,目前北海市木薯种植面积为15万亩,投产后将带动北海及周边地区农户种植木薯近100万亩。按鲜木薯收购价450元/吨计,亩产鲜木薯2.2吨,农户每亩可增收300元,全年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收3亿元,大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项目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就业,按每个薯农种植3亩木薯计算,可以解决20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每亩补贴180元
据广西发改委乙醇办介绍,非粮乙醇主要依照国家有关原料基地补贴和示范基地补贴的规定每亩获得180元的补贴,并没有其它财税方面的政策。
根据去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规定,获得原料基地补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除利用冬闲田外,不得占用耕地或已规划用作农田的未利用土地,利用冬闲田种植原料作物要确保不与粮争地;不作为地方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所补充的耕地;有利于生态保护,不造成水土流失;集中连片或相对集中连片,可以满足加工生产的需要。
还规定,原料基地要采用“龙头企业+基地”的建设运营模式。龙头企业应当是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定点或示范企业。企业是原料基地建设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种子(苗)繁育、种植、抚育管护,并负责收购、加工、销售等,并投入必要的资金。企业要与种植、经营者签订合同,承诺收购能源林木果实或能源农作物,原料基地建设企业有权优先收购能源林木果实及能源农作物。
该规定还表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原料基地补助,资金使用范围限于:种子(苗)繁育、种植、抚育管护、土地平整等与原料基地相关的生产性支出;技术指导、工程验收、监督检查、方案审批等与原料基地相关的管理费用支出;财政部批准的与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相关的其他支出。
业内人士介绍,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就是基于土地资源紧张,在发展生物能源时,各国都会普遍遇到生物能源原料紧张问题,使得生物能源不具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目前从事燃料乙醇加工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以生物柴油为例,中国生物柴油原料主要是地沟油,2005年产量维持在10万吨/年,2006年,生物柴油产量急剧放大至50万吨。由于地沟油数量也很有限,地沟油价格从2006年初的1800元/吨,疯涨到超过3000元/吨。一些生物柴油项目想采用进口棕榈油作为原料,而1吨棕榈油已涨至3500元,相对于5700元/吨的标准石化柴油价格相比,生物柴油5000元/吨的市场价,原本的成本优势也失去了。
中原证券股份公司王向升研究员认为,这种方式补贴生物能源原料基地,直接补贴给机构,再由机构组织农民种植,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5省也将实行非粮战略
“广西的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国,没有木薯,可以使用其它薯类”,广西乙醇办告诉记者。事实上,随着广西试点的顺利进行,薯类作为非粮乙醇原料已经成为未来大趋势。
4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重点省份生物燃料乙醇专项规划评估已完成,其中湖北、河北、江苏、江西、重庆5省市已提交了专题报告。
评估结论认为,利用薯类作为燃料乙醇生产原料,薯类燃料乙醇的生产略具经济性,建议在上述5省(市)优先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发改委对5个省份发展生物乙醇的条件做了逐一评估:湖北在甘薯种植方面历史悠久,甘薯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启动项目核准已经成熟;河北有相当数量的适于开放利用种植甘薯和甜高粱的边际性土地资源,可上报成熟项目方案;江苏在发展非粮燃料乙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条件,具备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基础,省政府主管部门已行文有关地市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江西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荒坡较多,农民有甘薯种植的习惯,试种木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大规模发展薯类种植基地的基本条件,项目申请报告正在编制中;重庆甘薯种植规模大,发展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保障条件较好,应进一步落实投资主体。
此外,发改委规划还明确:“通过评估的省区,下一步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燃料乙醇市场需求与增长以及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与布局原则,适时推进项目核准,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加快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财税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2010年中国将年产非粮燃料乙醇200万吨,并将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收购制度和财政补贴办法。同时,正抓紧制定生物液体燃料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做好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的衔接。石油销售企业按照生物液体燃料试点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订推广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