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云南快马加鞭
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为我省利用薯类加工燃料乙醇的提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省已有3户企业竣工投产,年内还将有7户企业相继投产,全省乙醇产能将达到每年60万吨……
随着粮价的不断上涨和燃料乙醇产业的日趋升温,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否会威胁“粮食安全”这个问题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8年前为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被提上议程的燃料乙醇项目,因为粮食安全问题被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这个本来计划成为我国替代石油的主要模式之一的产业计划搁浅,同时也为我省利用薯类加工燃料乙醇带来历史性机遇。
众所周知,我省并不是国家当初确定的燃料乙醇试点省份,因而在这个产业的起步上自然就晚了一些。直到2006年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燃料乙醇发展座谈会,才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乙醇产业,把燃料乙醇打造成我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年11月,省经委公布了10户定点生产企业和6户备选企业名单,近日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规定“一年后将达产30%,两年后达产70%,三年100%达产”,如果连续两年完不成考核目标,将取消其定点资格,从备选企业中选择替补。今年,这批企业将生产出我省第一批燃料乙醇。
玉米燃料乙醇遭叫停
为消化大量库存陈化粮和寻求生物质能源替代,2001年4月,我国宣布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批准了4个用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企业,每年共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项目所在省份包括吉林、河南、安徽和黑龙江。2004年,试点地区增加了辽宁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的部分地区。然而,由于当时燃料乙醇成本高于汽油,因此发展并不迅速。然而,这些以陈化粮为主要原料加工出来的燃料乙醇,按10%的配比掺入汽油中,确实可以起到节省原油的作用。
2004年,面对能源短缺和油价日益高涨的世界性问题,燃料乙醇徒然间身价倍增,4户定点生产企业也纷纷扩产。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3年时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已突破130万吨,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
经过几年的集中销售,国有粮食部门储存的陈化粮已到达低位。数据显示:2001年,国内乙醇原料中玉米原料占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9%。而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全球粮食减产和一些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导致世界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的价格一路攀升,已达到近10年最高水平,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也一路走高,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迅猛发展与生产原料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继续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已经显得不切实际。
专家认为,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替代能源确实具有一定潜力,但粮食安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与国家经济的稳定,绝对不能发生车与人“争口粮”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因此叫停玉米加工燃料乙醇,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4家“十五”期间建设的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今年5月,财政部制定施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没有包括用玉米、小麦、水稻等。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我省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为木薯、脱毒甘薯等非粮作物。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我省非粮食原料发展燃料乙醇前景看好。
木薯是我国的主要热带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南方省区。我省热区资源丰富,热区和亚热区面积较广,甘薯大多分布在滇南低地温暖地区和金沙江流域亚热带河谷地区。2005年,我省种植的各种薯类作物面积达100多万亩,年产薯类550万吨,可年产燃料乙醇55万吨,另外尚有4000多万亩土地资源可用来种植生物能源作物。不仅如此,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也有着非常广阔的适宜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土地。我国开展的境外罂粟替代种植计划,也为云南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宽阔的合作领域。
同时,以木薯、甘薯加工燃料乙醇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的优点。而不同原料生命周期的能量效益也有所不同,比较而言,甜甘蔗、甜高粱最高,然后是木薯,最后才是玉米、小麦。加之我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伞糖厂是我省10户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为保证原料供应,该厂已建成8万多亩木薯基地,同时计划在境外替代种植10万亩木薯。云南邦尼石化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稻秆、煤气等生产的首批民用燃料今年将在昆明、思茅、红河等州市亮相。
首批燃料乙醇今年出炉
我省自2006年底提出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一年来进展很快。今年内,我省将生产出云南第一批燃料乙醇,标志着云南燃料乙醇产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去年底,我省已有元谋县龙川江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元阳红泰糖业有限公司、建水宏溪经贸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5万吨乙醇项目竣工投产。今年,还有7户企业的5万吨乙醇项目投产。届时我省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全省将力争在昆明等州市建成5个10万吨、10个5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使乙醇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0万吨。专家预计,燃料乙醇后期在全国推广的市场潜力,以2005年我国汽油消费量4366万吨计算,添加的燃料乙醇需要436万吨,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中,省经委始终把节能降耗、清洁环保、综合利用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力争把燃料乙醇产业做成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全省性工业支柱产业。各企业高起点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全部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注重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既提高了产出率,又在生产中做到“吃干榨尽”,预计可为企业增加500元/吨的效益。
科技创新有待加强
专家指出,虽然我省在发展农户种植能源作物、乙醇的生产技术、生产线维护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能源原料作物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和燃料乙醇工厂设计、工艺技术、相关生物制剂及其生产技术等方面已有所储备,但是,毕竟燃料乙醇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在原料供应的经济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在原料种植、收集、储运等方面都需要先进的科技作支撑,一些关键的搅拌、分离设备以及重点的控制设备还需从欧盟国家进口。
考虑到未来能源和经济安全,除用木薯、甘薯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燃料乙醇原料。比如,国际上正在探索以纤维素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利用废弃的玉米秸秆、木材加工厂生产的锯末和造纸厂产生的废渣废沫加工能够替代成品油的燃料乙醇。能源甘蔗可采取糖酒联产的技术路线,在不影响糖产量的前提下,生产燃料乙醇。各级政府还应加大投入,形成全省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群体优势,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经济持续发展。
乙醇汽油指日可待
据悉,“十一五”期间,乙醇汽油的使用,将从目前试点的9个省市、27个地市,扩大到除西藏、青海、宁夏、山西、甘肃以外的全国各地区;计划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十一五”末期,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计划达到522万吨/年,新增能力420万吨/年,到2020年发展至1500万吨。
今后15年我省的成品油消耗量预计以年均6%的速度递增,按照2005年全省成品油消费量401万吨为基数计算,预计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省的成品油消耗量分别为625万吨、955万吨、1400万吨。按有关掺烧标准(ElO)计算,3个时期燃料乙醇需求量分别为62万吨、95万吨和140万吨。此外,随着掺混技术的提高及灵活燃料汽车的使用,乙醇燃料的需求量还将大规模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为此,省政府将燃料乙醇产业列为20个重点项目之一。各州市、涉及县的政府都在积极规划、安排原料种植,帮助企业落实原料。
燃料乙醇的发展,可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使企业走上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方向,实现生产、环保、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发展道路。省经委预测,“十一五”期间,按云南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按目前市场销售价5000元计)50亿元;按综合消耗每吨乙醇需薯类7.5吨计,需要原料750万吨,可使农民增收22.5亿元,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拓宽农民增收路子、县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到202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和80万吨,预计全省农民每年可新增收入100亿元,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增加约400万个就业岗位,在加工生产环节上增加6000个岗位,促使500多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生物能源产业和中小城镇转移,新增农业增加值近50亿元。
专家指出,我省在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的同时,也应做好产业政策引导,避免在发展上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不讲经济规模和效益的行为发生;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产业建设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将以甘薯、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纳入现有的油品销售体系;加强宏观管理,落实责任目标,采取有利措施确保项目的如期建设投产,基地的有序建立,尽快完善农业生物质能标准体系,把燃料乙醇产业打造成我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